编者按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宁夏志愿服务事业显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事业当中,积极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在近两年的全国志愿服务类大赛上,宁夏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取得佳绩,展示了志愿服务事业的优秀成果,为助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了力量。本期,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得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2019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项目的负责人,将项目背后的温暖故事呈现给各位读者。
宁夏义工联合会:十年见证坚持的力量
宁夏义工联合会的义工协助残疾人朋友外出游览。
“前两天,我们的工作人员和义工陆续走访了同心县和红寺堡区的一些乡镇,为即将到来的‘雷锋饺子计划’顺利实施做准备,希望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温暖。”12月18日,宁夏义工联合会秘书长朱静茹告诉记者。
“雷锋饺子计划”经过多年坚持,已成为宁夏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从2011年起,“雷锋饺子计划”行动已连续开展9年,受助对象从最初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到2013年后向更多困难群体扩展。项目内容也从饺子逐渐扩展到爱心礼包、爱心年货、爱心贺卡等。
成立10年来,宁夏义工联合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完善的变化。
2009年,宁夏义工联合会由中青旅宁夏公司发起筹建,成立后,该联合会以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职责,秉承“举手之劳,能帮就帮,助人自助,善始善终”的行动理念,发起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和公益项目。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9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上,宁夏义工联合会发起的“助行梦想”宁夏残疾人手工艺品电商运营孵化项目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
宁夏残疾人手工艺品电商运营孵化项目以为残疾人提供增收创收平台、增加宁夏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为目标,依托宁夏残疾人手工艺师行业协会,结合宁夏残疾人手工艺品“四进二统一上”与“残疾人助力电商实业”的发展思路,孵化成立宁夏残疾人电商运营中心、宁夏残疾人手工工作室,打通“残疾人手工艺师制作产品、专业残疾人电商销售”的双向流通体系。
该项目自2018年正式实施,经过一年的探索实施,已经孵化成立宁夏残疾人电商运营中心,招聘7位具有电商运营能力的残疾人,负责线上销售;成立残疾人手工艺品销售团队,招聘10位具有销售技能的残疾人,在宁夏各大景区、商圈爱心助残专柜销售残疾人手工艺品。
芳芳(化名)是一名侏儒症患者,从小与哥哥相依为命。哥哥在外面打工,她就在家帮哥哥做饭,想分担更多却因身体原因帮不上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宁夏义工联合会发布的特色手工艺培训课程,便参加了培训。由于之前自己有过串珠的经验,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很快便可以独立完成作品。不久之后,当工作人员将义卖款交给她时,芳芳开心极了,她说,自己不仅能帮哥哥分担压力,还找到了朋友,获得了尊重,这让她深切感觉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
截至目前,“助行梦想”系列项目在商场、景区共设置26个爱心助残专柜,为47名残疾人提供了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152场次,受训残疾人12467人次,组建了1支手工技能讲师服务队,孵化成立了1支残疾人电商运营团队,培养残疾人手工技能讲师32人、电商专员7人,帮助174名残疾人累积增收63.03万元。(记者 张贺)
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让服务融入大城小事
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右一)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相关指导。
“2010年,我从部队退役,转业到地方,在宁夏慈善总会工作,参与‘百名爱心人士抚育千名孤儿’项目的实施,从此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2月19日,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吴尚轩告诉记者,2012年他辞职后,成立了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以“推动青年公益,助力社会创新”为使命,专注于培养宁夏社会工作者与公益慈善行业从业人员。
如今,发展中心拥有志愿者1万多人,办公地点遍布宁夏各地,并延伸至北京。
从事多年公益事业,吴尚轩的体会是,公益机构必须了解地方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些项目。他们所实施的“公益助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项目,以“预就业教育扶贫”的模式,为社会培养“有正规学历、有专业技能、有实战经验、有职业素养”的“四有人才”。截至目前,这一项目已在宁夏审核通过2164名贫困家庭学生进入北京,以零费用的方式实现了大学梦,并帮助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项目荣获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授予“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五星项目”奖。
同时,发展中心还实施了公益伙伴网络项目,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育孵化、咨询、筹款、培训、战略规划等服务,逐步实现公益组织的互联,形成公益组织资源、技术互相分享互助的模式。目前,培育孵化32家公益组织,成功搭建了“宁夏公益伙伴网络”。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同时社会各主体对志愿者群体的理解、支持和关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体现。”吴尚轩表示,今年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主要承接银川市西夏区和吴忠市利通区志愿服务工作,并与当地宣传部、民政、团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发动志愿者过万人,争取各类志愿服务资金30余万元,志愿服务内容涉及助学、为老、为小、环保、创城等方面。
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以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展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赞许。今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上,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的项目获得铜奖。
吴尚轩说,志愿服务工作需要用笨功夫做,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去做,这样才能做出新意,做出影响力。让志愿服务工作永葆光彩,是宁夏青年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不变的追求。(记者 高菲)
宁夏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协会:成长路上 温暖随行
宁夏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协会走进校园开展活动。
“青春期留守女童是一个长期以来缺少关爱和引导的群体,我们的一点努力,也许就能让她们的成长路多一些阳光和温暖。”提起“护芽计划”,43岁的宁夏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协会负责人刘志说。
刘志是一名常年奔波在志愿服务一线的志愿者,2010年,她发起成立了快乐天使公益队,带领团队参与过各类服务项目。让她将目光锁定到留守女童群体的,源于2012年的一次走访。
当年11月,刘志和团队走进了固原市彭阳县的一户农村家庭。当时,13岁的留守女童面色苍白,正在遭遇生理期的尴尬。刘志和队员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发现孩子对生理期知识一无所知。“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得不到这方面的教育,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向谁求助,这不仅仅是生理问题,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刘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走访的深入,刘志和团队发现,许多留守家庭对女童的教育并不重视,尤其是对女童卫生健康教育比较疏忽;各学校开展的卫生健康教育对女童青春期的健康知识涉及少。另一方面,青春期往往伴随着叛逆期,很多女孩面对生活学习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纾解,容易引发各类问题。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刘志和队员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孩子呢?
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刘志和团队成员共同设计出了针对青春期女生的卫生包,关爱青春期女童的“护芽计划”也在2013年正式启动。
“护芽计划”项目以女童卫生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帮助女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认知,并在全社会广泛呼吁,让女童得到更多的关注。项目配备公益“天使包”产品,通过与各市县区学校联系,志愿者深入各基层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讲课,并开通了“移动教室”线上答疑,为女童提供心理辅导,解答各种问题。为了保证帮助效果,“护芽计划”项目每年开展4次志愿者讲师培训,培养当地老师和志愿者接手后期课程,为团队增加新鲜血液。
2017年,为了更加规范有效开展公益活动,刘志成立了宁夏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协会,并吸纳更多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女童提供志愿服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宁夏妇女儿童公益慈善协会的“护芽计划”项目获得了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截至2019年,“护芽计划”项目宁夏地区受益女童共计9816人,受益学校38所,开展活动86次,遍布宁夏11个区县。线上答疑326例,通过追踪跟进,协助5位女童就医并痊愈。“护芽计划”项目先后在腾讯乐捐、支付宝蚂蚁平台等筹款平台上线,共计筹得价值147万余元的善款及物资,使项目的可持续性得到了有力支撑。(海蓝)
同心爱心救助协会:传递爱的正能量
彭立生(右)和志愿者们为困难群众送米面。(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一本手账、一条裙子、一双运动鞋……这几天,同心县爱心救助协会会长彭立生正与志愿者统计受助儿童的新年微心愿。
“抓紧时间采购,一定要在春节前送到孩子手中。”彭立生说。
这些微心愿涉及的礼物,却是彭立生童年时想都不敢想的。
彭立生11岁时,遭遇家庭变故,生活陷入困境,后来无奈之下外出打工。
缺失父爱、生活贫困的经历,让他开始关注那些同样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
2014年,一位朋友因车祸住进重症监护室,生命垂危,彭立生和3位朋友为其捐赠900元现金。同年,一名儿童因病致聋,彭立生又号召朋友圈的好友为其捐款。
彭立生乐于助人的事迹在亲朋好友中传播开后,不少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找他帮忙。
“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需要帮助的人很多。”2015年,彭立生注册成立同心县爱心救助协会,正式踏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公益征程。
协会成立之初,彭立生和志愿者们信心十足,仅2015年募集善款80余万元,为200多位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然而,随着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彭立生发现一个问题——尽管救助的群众很多,但资金大都撒了“胡椒面”,并未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长远的问题。
2016年,协会将留守儿童纳入救助范围,开展“童心路”救助留守娃项目。
“有的父母外出打工,鲜有时间陪伴孩子;有的父母离异,孩子缺失亲情。这些孩子很自卑、内向、孤独。”彭立生说,幼年的失学、缺少父亲陪伴的经历,让他对每一个救助的孩子都能感同身受。
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协会开展8个子项目,涉及儿童心灵成长营、公益课堂、新年微心愿活动、亲情探监帮教、夏令营、公益图书室等内容。
今年21岁的小婷是协会长期救助的对象。
5年前,小婷母亲因病去世,由于父亲在监狱服刑,小婷和弟弟妹妹面临辍学。
得知小婷的情况后,协会立即开展募捐,为其捐助学费、生活费,确保小婷姐弟3人顺利完成学业。
“小婷的弟弟很内向,起初,我们开展儿童心灵成长营活动时,他红着脸不愿意参加。后来在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他慢慢适应了集体活动,人也开朗、自信起来。现在还喜欢上了街舞。”彭立生说。
“我们和别人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要顽强拼搏、自力更生,不可以输在终点。”这是从事公益活动4年来,彭立生对志愿者和留守儿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今年,协会又启动“为孤寡老人点一盏灯”项目,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孤寡老人进行心理慰藉、家政服务、健康指导、大病救助等活动,目前已累计帮扶20人。
“公益之路任重而道远,弘扬正气、传递爱的正能量,我们永远在路上。”彭立生说。
不久前,同心县爱心救助协会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记者 姜璐)